第2666章 朱允炆的悲剧是注定的(2/7)
如今有了改变的可能,他们没有立马下注到朱棣一方,已经是朱允炆最大的幸事了。
这个被后来人调侃的第一代大名战神李景隆,难道就真如咱们口中分说的那般草包?
人家可以携带五十万大军跋山涉水,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。
你以为率领五十万大军行动,就只是口头上呼喊一句前进即可那么简单?
行军路线这些军事安排且不论,就其中后勤安排这一点,就足以让历史上绝大多数将领麻瓜。
可人家如何,不仅仅完成的很好,到了与朱棣作战之时,更是一度将朱棣逼入死胡同。
你看历史记载之中,好几次本应该李景隆一方获胜的机会,李景隆总会做出莫名其妙的号令,你又能确定这不是李景隆放水了?
如何将自己五十万大军很好的送给朱棣,又不让朱允炆怀疑,这本身难道不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?
你可以说朱允炆足够傻逼,李景隆大败了,回去了之后,依旧还能被朱允炆重用,傻到了极限。
可你又怎知或许是朱允炆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呢?
大明帝国最初的几代人之时,可完全没有文官掌控军队的传统,也不敢。
因为你朱允炆一旦这么做了,当天晚上或许就是你朱允炆从寝宫之中自焚之时。
那个时候的武将集团可不是朱祁镇之后淮西勋贵几乎死绝之时,骨头还是有几根的。
你会发现朱允炆不得不依旧选择将信任票投给李景隆,而不是去相信被他囚禁府邸之中的徐达二子。
因为后者他依旧不敢赌。
那可是自家四叔的小舅子也,一旦自家四叔成功了,推翻了自己之后,那可就是国舅爷也!
别说是他,就算是老朱在世,多半也要和朱允炆一样,将其囚禁府邸之中吧。
现实,从来不是后来者凭空想像的这啊那的。
一早不慎满盘皆输,只有身在局内者才最为清楚。
你这个旁观者当然可以各种指手画脚,因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