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渺然小说> 其他类型> 踏准风口成巨富> 第1115章 华国电影的春天(1/3)

第1115章 华国电影的春天(1/3)

    这个获奖的事,其实严格意义上和李舜关系不大。周慧明获得的,是最佳新人奖。也就是说,格莱美只是肯定了周慧明的演唱水平,但却没有正面肯定李舜的创作水平。



    虽然私下大家都知道,歌手歌曲的畅销程度,就是评定最佳新人奖的必要获奖条件。但只要不是获得最佳创作奖,李舜的成绩最终都没法正面肯定。



    听到李舜的解释,姜珊却不以为然的说道:“我看媒体报道,说你的横空出世,代表着华人音乐人的崛起。这次拿下的是新人,下次你自己就拿最佳创作好了。相信这个,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吧?”



    “呵呵。”李舜算怕了这个,心直口快的半个老乡了。摇摇头无奈的说道:“姜姐,你也是真的敢想。你以为,漂亮国国家科学院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,会轻易的把这个奖项颁给一个华人?



    至于,我的歌曲为什么能火?只是说明,我的歌曲符合西方的价值观和他们的欣赏口味。说细点,就是我用西方擅长的音乐形式来演绎他们对音乐理解。



    所以跟华人音乐的崛起,是没有半钱关系的。以后,他们还是会习惯性排斥其他的音乐形式。这个,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。至于说下次拿最佳创作,几乎也不可能。



    没见凯莉都是6投0中嘛?相比凯莉在音乐上的影响力,我李舜又算是那根葱。所以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格莱美评奖也是讲政治的。”



    被李舜这么一说,大家对格莱美也变得兴趣缺缺了。演艺圈的聚会就是个社交场,众人自然也是端着酒杯,开始四处敬酒了。虽然现场也很热闹,但李舜总觉得缺少了王树的酒宴,气氛上总归还是差点意思。



    酒过三巡,在场的几乎都是演艺圈的人士,自然也就聊起了关于电影的话题。今年,电影精品“九五五零”工程正式启动,也预示着华国电影春天即将来到。



    九十年代初期,华国电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。市场一度萎缩到一年仅卖出九亿的票房,观众人次只有750多万,许多影迷只能在少数几场放映中苦苦寻觅心仪的电影。



    剧院里时常出现一部电影只放映两场,观众寥寥无几的情景,似乎成了常态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