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3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(2/3)
11月17日,韩国宣布放弃维持韩元兑美元汇率在986:1的原则,随着1000元心理大关的突破,韩元汇率在一个月内再跌100%。
韩元的大幅贬值,导致韩国短期外债高达1100亿美元,国际信用等级被调低,进而面临外债危机。同期,日本股市持续下跌,证券公司申请破产、银行宣布关门停业等频频发生
,这进一步影响到与其经济关联密切的东南亚国家,致使这些国家汇市与股市再度大跌。1998年1月,印度尼西亚盾跌26%、股市跌12%,新加坡、菲律宾、泰国、马来西亚等股市也大幅下挫,
亚洲金融危机进入新一轮高潮。危机不断扩展蔓延,纽约、伦敦、法兰克福、巴黎和拉美国家也受到影响,股指纷纷下跌,直到国际社会出台诸多挽救措施,金融市场才总体趋于平稳。
在金融危机的狂潮下,众多企业破产、数百万人失业,许多人财富蒸发,变得一贫如洗。其间,危机还深刻影响到一些国家的社会稳定以及政局稳定。随着形势的恶化,泰国政府被迫辞职,马来西亚、韩国和日本政界领导人宣布下台,在印度尼西亚则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骚乱。
这场危机的爆发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最直接的便是国际金融投机家的炒作。当时,全球金融市场上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资,
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哪个国家有利可图,会利用该国政策漏洞等,通过炒作冲击该国货币,以短期内获取暴利。危机最初发生国泰国的情况即如此。
20世纪90年代,为了吸引外资,泰国在金融体系尚未健全之前,便于1992年取消了资本市场管制,“金融自由化”使短期资金流动畅通无阻,为国际炒家攻击泰铢提供了可乘之机。
与此同时,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在力图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势头下,普遍存在外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。这些国家大多实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。
为了保持这一汇率制度,他们长期动用外汇储备弥补逆差,导致外债增加。在中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,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,且外汇储备不足以弥补时,本国货币贬值便不可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