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6章 弩弦(4/7)
感觉,而是因为设定程序的人写的程序就是:
【 ‘当’主角尝试修改设定时;
‘使’其感到如芒在背。】
转换成英文会更好理解,不过没必要。
如芒在背的感觉和描述在小说中通常具备某种——驱赶或者驱使的作用。
试想你在某天,忽然想要品尝一下距离家门口两条街的那家小笼包。
然后生出这个想法的时候,你忽然感受到了强烈的后脊发凉的感觉——大部分正常人都会选择避让,当然主角大部分都不正常。
所以主角大概率会前往那个地方,品尝一下小笼包。
但这个程序的逻辑也不是让主角因为担心和害怕放弃探索。而是,给主角一个解释的冲动。
解释权我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不再赘述。
想象一个场景:主角来到小笼包铺子这里。他尝试点了份包子,同时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周围的情况,担心是否有人打算对付自己。
一旦主角出现这种思维或思考的趋势,这个程序的目的就达成了。
主角的解释权切切实实的是可以改变剧情和设定的。
当主角心想:‘之前感受到的那种感觉——难道有人在跟踪我?’
这句话,就是动用解释权的过程,主角无意识的,动用解释权,将自己感受到的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,引到了一个可能性上。
而这种行为,便是变相的,掩盖和伪装了主角对剧情的修改和操控。同时也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方向上。
就好像一个三道口的岔路:三个路口中只有一个通向‘主角掌握了对剧情的操控方法’的结局。
而那个程序,便是运用人心中对危险的警惕,让主角有更高的概率走上其他的岔路。
而这样的岔路——几乎每一次‘如芒在背’,都会出现,并且出现的越多,主角选择错误的岔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。
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,几乎不可能有人能够总是选择正确的一条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