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渺然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父刘玄德> 第171章 参观纸坊(1/7)

第171章 参观纸坊(1/7)

    东汉自蔡伦造纸之后,纸张的质量和成本都有了一次巨大的进步。

    但和刘封现在主导的比起来,那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。

    刘封根据纸张的质量和成本,推测自己目前的进度应该是略微领先了北宋时期,在产量和成本上,已经完全达到了科举制所需要的质量基础。

    现在所要继续扩大的,无非就是扩大产能,继续提升质量以及降低成本。

    同时,一些基础性的教材,比如百家姓,千字文,这些都可以使用雕版印刷,而且还能给自己带来一波巨大的名望。

    百家姓是北宋初年的产物,但因为通篇都是姓氏,只需要把刘和赵的位置互换一下,其他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按照刘封的吩咐,百家姓的雕版已经在刻制中了。

    一旦试制成功,刘封就会进献给刘备,成为自家老爹的文治政绩。

    倒是千字文,虽然是南北朝的产物,但有不少典故却是出自三国后。

    比如其中的嵇琴阮啸、钧巧任钓,现在不是还没出生,就是还很年幼。可偏偏千字文每个字都不是重复的,贸然修改,只会破坏全文。

    刘封还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,若是实在没有办法的话,那说不得只能再把太祖高皇帝抬出来做挡箭牌了。

    毕竟这两篇都是极为优秀的东西,不但极其适合成为基础教材,从而推广天下,泽被苍生,更是极其经典的文学作品。

    刘封很清楚东汉末年,士族所拥有的力量。

    不过他同时也清楚,东汉末年的士族还极其松散,形不成合力,别说左右朝堂了,甚至连左右军阀都做不到。

    看看各地的军阀,袁绍单骑入渤海,刘表单骑入荆州,曹操不在老家沛国起家,反而先去了陈留,后去了冀州。

    可他们无不趁势而起,割据一方,可真正的本地士族大家,却没有一个人能割据地方的,这一点充分证明了东汉末年士族的软弱性。

    不是所有基础性的改良都会引起士族的反弹的,也不是所有经典改良,都会引起整个士族的反弹的。

    当今士族,也分三六九等,大把大把的四五等士族是没有家传经学的,他们只能去给一、二等士族当狗,来换取成为对方门生故吏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