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(3/8)
弹、纺、织的各个流程中都做了革命性的创新,对促进长江流域的棉纺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。长三角地区成为棉花种植基地和纺织中心,逐渐形成城镇群,对明清两代江南的经济繁荣产生深远影响。明朝建立之初,从小挨过冻的朱元璋大力推广棉花。朱元璋颁布法令,要求全国自耕农必须有一定量的棉花地,推出免税政策。用种植棉花成绩考核地方官员,印刷推广农书,恨不得去手把手教。在朱元璋在位期间,每年棉花都丰收,棉花开始突破地域限制,种到大江南北。明初的这场棉花总动员影响深远,棉纺制品由奢华品变成老百姓的日常品。开国之初那个民生凋敝的大明王朝,逐步实现了民富国强的辉煌。】黄道婆:我不过就做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,没想到还能被历史铭记。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天幕中,黄道婆诧异之余,倍感激动。能够出现在视频中,就意味着被历史记载,意味着青史留名。她没想到自己普普通通一个老妇人,居然也有流芳百世的待遇,多少让她有些受宠若惊,不敢想象眼前的一切。黄道婆身边的人纷纷向她表示祝贺,那羡慕的小眼神看得黄道婆满心欢喜。这种被大家尊敬的待遇,她以前可从来没有过。她之前向大家传授棉纺织技艺的时候,都没有像今天这般受人尊重。这一刻,他感觉以前不计回报的传授技艺一切都值了。她此刻暗下决心,要在接下来的岁月更加积极传授棉纺织技艺,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青史留名。朱元璋:咱正因为知道棉花的重要性,才会如此费尽心力的推广棉花,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让大明百姓都不用挨冻。只有亲身体会过寒冷天气挨冻的感觉,才知道棉花的重要性。他不希望大明的老百姓也遭受那样的窘迫,所以才把棉花的推广工作列为大明政务的头等大事。不过还好,在他不遗余力的推广下,大明老百姓总算是用得起棉花了。【纺车绝对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有千余年历史。它只有木架、钉子、绳轮和手柄四部分,易于操作,一直被广泛利用,到现在也没有被淘汰。纺工坐在旁边,一只手转动绳轮,带动纱锭旋转。另一只手拿住棉纱条,拉出一定距离后,棉条旋转卷成纱线,力气不能大,距离不能远,这个动作叫加捻。纺工一边捻着棉花,一边摇着纺车,摇到日落西山,摇到月影西斜,时光深处不紧不慢。这种手摇纺车作为农业文明的象征,悠悠鸣唱,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