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0章 花巧董小宛(2/6)
。”“一急之下使出下策,答应了别人的引荐,来到了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,改名小宛。”“不久之后,又回到苏州半塘,高张艳帜。”“董小宛秀丽的容貌,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名震秦淮。”“她不得不屈意卖笑,但她难掩清高。”“虽然有些纨绔子弟感到不满,倒有些文人雅士颇为称许她的气节。”“有一种客人,虽然上了年纪,但他们既有闲情,又有足够的财力。”“喜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子游山逛水,享受自然风情而,而董小宛也乐在其中。”“数年时间,董小宛托身风月,留连山水。”“在自然好景的熏陶之下,容貌秀丽的董小宛更多了超尘脱俗的气质。”“十六岁时,董小宛已是芳名鹊起。”“而且她天资巧慧,自幼学得家传刺绣之法,在秦淮河上有针神曲圣之称。”“因此她与柳如是、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,占尽了江南芳华。”李师师:董小宛似秦淮河上的水莲花一枝独秀,她的特立独行早在秦淮河的繁华锦绣里名闻遐迩。自古江南多才女,在水乡的孕育之中。诗情画意的生活每天都如同美妙的画卷,让人置身其中难以忘怀。而董小宛,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独具魅力的江南水乡之中。她的母亲白氏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,外祖父曾高中秀才,但也成为他仕途的终点。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,他将毕生所学的满腹经纶都传授给了自己的独生女儿白氏。白氏也没有让他失望,逐渐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。后来嫁给了董家绣庄的公子,婚后夫妻俩琴瑟和鸣,不久就生了一个女儿。白氏为其取名为董白,号青莲,寄希望于她如青莲一般从尘世的淤泥之中遗世而独立。董家是苏州当地有名的世家,经营绣庄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。因为绣工了得、做工精细,生意一直非常不错。夫妻俩在得女之后满心欢喜,对她倾注了很多的心血,教她读书习字、琴棋书画。董白也非常的聪慧,小小年纪就对诗文书画了如指掌。而且女红的技艺也是了得,是远近闻名德才兼备的小姑娘。如此幸福的一家三口,在多年后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变故。那年董白十三岁,父亲突然暴毙而亡,让这对孤儿寡母措手不及。料理完父亲的身后事,母亲便带着她到一处幽室中隐居起来。因为母女俩从来没有参与过绣庄的经营,因此他们只能将绣庄交给伙计们去打理。隐居了两年之后,明朝开始走向没落,各地战乱不止。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