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9章 花伴王朝云(3/6)
子也要有。“朝云冰雪聪明,善解人意,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。”“一日,苏轼退朝还家,按照他的养生法,在室内扪腹徐行。”“旁有侍儿,他忽然指着自己的大肚皮问她们道,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?”“一婢说都是文章,一婢说都是见识。”“主人摇头不以为然,朝云说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。”“苏轼捧腹大笑,果然是个红粉知己。”“苏轼从杭州太守召还,行年已是五十六,他非常羡慕白乐天的闲居生活。”“白乐天享年七十五,倘能及此告退,则还有二十年的闲居之福。”“在这美丽的幻想里,苏轼还有一事能媲美乐天,而他有朝云。”“元祐八年,苏轼继室王氏病逝京师,得年四十六岁。”“在王夫人逝后第十天的凌晨,苏轼将赴早朝。”“看看时候尚早,依照他的习惯,在净榻上假寐片刻,不料却已回到了眉县老宅。”“在宅后蔬菜园里转了一圈,回头坐在南轩,看见几个庄客在搬运泥土,填塞小池。”“掘得的土中发现有两支芦菔根,庄客们很高兴地在大嚼。”“苏轼拿起笔来,想作一篇文章。”“陡然醒来,才知原来是梦。”“他已没有别的什么可想——这空虚的老人,只剩朝云,将陪他垂垂老去。”“哲宗继位后,对他这位曾今的老师心存芥蒂。”“苏轼再遭群小所忌,外放惠州。”“姬妾,原是富贵荣华的附属,没有与家主共患难的义务,何况此去是南蛮瘴毒之地。”“所以,苏轼要开阁放伎,替她们安排一个去处。”“唯有朝云,她坚决不肯在这患难之中,离弃家主于不顾。”“尤其是王夫人已经过世了,这孤独的老翁,岂能没有一个妇人照顾他的起居饮食?”“所以,她热情而又果敢地表示,一定要随侍苏轼南行。”“这种风义,这份热情,使苏轼大为感动。”“流寓惠州的破碎苏家,在那瘴疠所侵,朝云毅然担起了主妇的责任。”“六十老翁的饮食起居,赖她照顾。”“不断的宾客,要她招呼。”“拮据的经济情况,赖她张罗和调配。”“她从十二岁踏进当时杭州通判的府邸,二十年来,看尽了苏家的盛衰和荣辱。”““她是苏家长大的孩子,也分担他们所有的悲欢离合。”“亲生的遯儿夭殇了,精神上,她的人生已经死了一半。”“跟着主公从伤心的金陵城漂泊到泗上时,她得到一个短暂的机会。”“开始学佛,以佛学宽宏明澈的开譬,救治她心理上的创伤。”“苏家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