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9章 建安之杰曹植(2/5)
情激昂,诗中两个反问句。弃身锋刃端,性命安可怀?父母且不顾,何言子与妻?道出了曹植的志向,那便是儿女私情先搁置,以身殉国才是吾毕生倾情之所在。可就是这样一位志向高远才华横溢的少年俊杰,生在帝王之家,颇受父亲曹操器重,为何晚年郁郁而终?那便是优柔寡断的人,当不了枭雄。汉建安二十五年,曹操病危,曹植赶到时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。悲痛之际,比他早到的哥哥曹彰却私下对他说。父亲去世前急召我前来,就是要立你为太子。曹彰一直赏识曹植的文采和贤能,在曹植和曹丕的夺嫡之争中始终是站在曹植一派的。曹植却以袁氏兄弟为说辞,不欲夺嫡,最后曹丕顺利上位。此时曹植的优柔寡断已是初见雏形。曹植在该争时摇摆,在该断时犹豫。历史上,因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还不止曹植一位。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,也是如此。他在“陈桥兵变中因为优柔寡断而差点错过成为皇帝的最佳时机。他在面对士兵拥戴时犹豫不决,最终迫不得已用了一招黄袍加身才顺利登基。我待兄弟如手足,兄弟视我如雏兔贪安稳就没有自由,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,只有这两条路。曹植以为自己选了第二条,实则选择了前面第一条。曹植的优柔寡断,只会葬送身边人的性命。魏黄初四年,曹丕以会节气之名将一众曹氏藩王召回京师洛阳。没过多久,宫内便传出曹彰离奇暴毙的消息。“曹植曾经乘坐车架在邺县中专供曹操使用的车道上行驶,还打开魏宫的南面正门从门中间乘车外出,让曹操为之大怒。”“而曹丕却懂得运用手段克制、美化自己。”“曹操曾经出征,曹丕、曹植一同在路旁送别。”“曹植发言咏诵曹操的功德,而曹丕则在手下的建议下,一言不发,哭泣着拜别了父亲。”“这让曹操转而认为曹植的辞藻华丽有余,但是内心的真诚反倒不如兄长。”“曹丕还通过运用权术,矫饰个人,让上下之人都为他说好话,以至曹操逐渐疏远了曹植而看中曹丕。”“建安二十二年,曹丕最终被曹操立为世子。”“同年,曹植的封邑增加了五千户,连同之前的总计有一万户。”“曹丕被拥立为魏国继承人后,曹操担心过去一直拥立曹植的主簿杨脩会从中挑拨。”“妨害曹植与曹丕之间的和睦,索性将其收捕杀害,这让曹植心中更加感到不安。”“建安二十四年,曹仁在襄阳被关羽包围。”“曹操于是任命曹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