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渺然小说> 历史军事>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> 第683章 杨仪(3/5)

第683章 杨仪(3/5)

务。想到自己资历比蒋琬深,才能比蒋琬强,杨仪在言辞和神态上,都表现出强烈的怨恨,常常暗自叹息。当时的人都担心杨仪说话没有节制,大家都不敢去看望他;只有后军师费祎常去探望慰问他。杨仪对费祎大发怨言,先后说了很多过份的话,他竟然对费祎表示,当初丞相诸葛亮去世的时候,如果自己带领全军投降曹魏,就不会像现在这样,沦落到如此寂寞失意的地步,如今自己追悔莫及。费祎暗中将杨仪说的这些不合时宜的话,都秘密上表报告给后主刘禅。建兴十三年(公元235年),杨仪因言获罪,朝廷下诏将他废黜为平民,流放到汉嘉郡。杨仪到了流放地,又上书诽谤朝廷,文辞激烈气愤,于是朝廷诏令汉嘉郡的官府将杨仪逮捕下狱,杨仪在狱中自杀而死。杨仪死后,他的妻子儿女回到蜀郡居住。孙吴国主孙权评价:杨仪和魏延,不过是牧竖小人而已。虽然偶尔在时政事务上曾经有一些功劳,然而既然已经任用他们了,就不能再削弱他们的官职,如果有一天诸葛亮不在了,两人必然产生祸乱。同时期的蜀汉大臣杨戏在《季汉辅臣赞》中评价杨仪:生性急躁狭隘,做事往往不同于众人;安闲时还能讲道理,逼急了就会六亲不认;杨仪离开正路走向险境,是因为忘掉了《周易》卜卦的教训。晋朝史家陈寿评价:杨仪因为处理公务干练而得到重用,担任蜀国重要的官员,但是考察他做事的方法,以及处世的方式,可以说杨仪最终招来灾祸、因言获罪,都是咎由自取。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评价:杨仪这个人气度狭小,他曾说自己如果率领大家投降曹魏,就不会有被冷落弃用的下场。倘若如此,他就要屈身侍奉司马懿,难道就不感到惭愧吗。《三国志》魏延本传中记载,诸葛亮病逝前秘密交代杨仪、费祎、姜维等人,在自己死后率领大军撤回汉中,让魏延断后,姜维次之。结果魏延不从,打算率军继续北伐,因此杨仪等人在没有通知魏延的情况下率领大家撤退,魏延得知后大怒,率部首先赶到南谷口(今陕西汉中市西北),与杨仪互相举兵攻击,最终魏延兵败被杀。但裴松之所注《魏略》记载,诸葛亮病逝时遗命魏延接替自己统率大军,秘不发丧然后撤退。杨仪与魏延素来不和,看到魏延统率大军,担心被魏延所害;于是声称魏延要带领大军往北投降曹魏,率部攻打魏延。魏延本来就没有投降曹魏的打算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