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八章 鸟随鸾凤飞腾远(5/9)
说,西风不曾忘本;可往难听了说,此举稍显拖泥带水。
“小北,你先在家待着!”王正南说,“等我忙完了,就去叫他回来。”
赵正北无所谓:“待会儿我就走了,来不及就拉倒吧!”
王正南耸耸肩,抻了抻衣服上淡淡的褶痕,随后迈步离开宅子,临到大门口时,谨遵江连横的叮嘱,叫了两个江家的打手随行。
离开江宅,南风沿着小西关大街,走访各家华洋报馆,顺道拜访了几个跟他关系不错的记者。
因江连横遇刺为由头,在“驱逐段志贵”、“奉人治奉”等种种闹剧中,王正南凭借江家的耳目消息,还真结识了几个在奉天颇有影响的“笔杆子”,其中甚至还有久居关外的洋人。
双方互相通气儿。
南风掂量着把省城里靠谱的坊间传闻告诉笔杆子,作为回报,这些报馆和记者,也会把他们掌握的消息与之交换,并在恰当的时机下,对江家的脏事儿三缄其口,对江家的好事儿添油加醋。
公平的交易,无形的资源。
这些记者的消息,比小靠扇打听得更多样;这些记者的文章,比喇叭嘴传播得更广远。
王正南渐渐觉得,那些街头路数,已经远远不够用了。
如今,江家水涨船高,道哥和大嫂想成事儿,不走周云甫的老路,就不能光靠江湖绿林,更得仰仗士林学林,甚至后者的作用更大,也更能上得了台面。
这种偏见,随着他跟那些舞文弄墨的文人走得越近,便越发顽固。
报纸上油墨的香气,恰如名贵的香料,掩盖了腐肉所散发出的恶臭。
离开报馆,王正南直奔城南小河沿儿,远远的,便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。
西风果然在那里!
正午的阳光,照在万泉园的水面上,波光粼粼。荷叶初生,皱皱巴巴的,还没长开。
李正西坐在桥墩旁边的河堤上,衣衫松松垮垮,额角挂彩,腮帮子也有点肿,但当斑驳的流光从他脸上划过时,可以听见他爽朗的笑声。
他的身边,围着七八个年岁稍长的小叫花子,脸上或多或少,也有累累伤痕。
其中一人,头上顶个癞子,正是之前被西风打服了的癞子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