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章 这次奉命有些怪(2/4)
了与本地上流社会搭话的资格。
所谓本地上流社会,就是指钱塘县几大士族,以及官府老爷。
萧西风父母是地道农户,本来到萧西风这里,甚至子子孙孙,基本都会是农户。
过去,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参军、立大功、得爵位。
现在,军功爵制取消了。农户参军,拼死立功,可能得到些钱财,却不再有爵位。
也就是可能改善经济状况,不会改变身份。
先帝刘裕当权时代,朝廷以及各级衙门刮过一阵风,喜欢在底层百姓中挑选一些读过书的子弟,充进待选官僚的队伍里。
这种搞法现在也不时兴了。
现在为官路径,就是官家推荐,即所谓“举孝廉”,标准还是“九品中正制”。
也就是说,待选官名额,由当官家族瓜分。
萧西风离开军队,就没了那点官身。后代做官的机会渺茫。
想到这里,萧西风心里拿定主意:两个儿子,一个做地主、一个到时与两位叔叔一道做丝绸生意吧。
至于小女,识几个字,学好女工,嫁人…也就这样了。
自己一直忙忙碌碌,没有沉下心来捋一捋家里事。
家务事都是正妻陈夏考虑、与娘亲商量,有了主意后向自己请示,自己多数是点头同意。
这次仔细考虑一遍,捋清楚后,他顿时觉得人生无大事,浑身轻松。
没什么事时,他慢慢踱步到乡武堂,看看那些挂名徒弟们练武,偶尔指点几句。
几乎每次都会碰上四个老哥中的某位,或几位。
几人转悠转悠,看看执勤的护乡队,然后到自家或某个老哥家喝酒吃饭去。
喝酒吃饭,多数时五人都到齐。除非某人外出办事。
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…
萧西风没有上帝视角,自然无法知道:这前后几十年,由于刘义隆、刘义康兄弟采取轻徭薄赋、鼓励农商的国策,形成了“元嘉之治”盛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