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6章 说汉语(2/3)
齐鲁嗓声……汉族人说话,东南西北四面八方并不统一,最初互相也听不清楚。
但是,秦朝之后,汉族人不但把文字统一了,后来又逐渐制定了一套官场语言发音标准,叫做“正音”。
统一的文字加上官场正音,这就是汉族政权时通行全国的汉语。
长安、洛阳、邺城、南郑、建康、徐州这些城里,会说正音汉语的人最多。
拓跋宏打算强行在魏国统一推行的语言,就是这种官场正音汉语。
作出决定后,他分头找臣子们谈话,表达自己意思,倾听对方意见。
他这样做,并不是真的征求意见,而是故意造势。
这天早朝时,拓跋宏向大臣们宣布了推广汉语的决心,要求大伙发表意见。
李冲与皇帝私下交流过多次。这时出列道:“禀陛下,天下四方,语言众多。有谁规定哪种话是正音呢?皇上下令以哪种话为标准,哪种话就是标准。以鲜卑话统一全国语言也可,何必一定要以汉语?”
太尉元禧道:“陛下,皇上既已迁都洛阳,易穿汉服,这说明咱们走的路子是修身改俗,以鲜卑族就汉族。那,语言也该改说汉话。毕竟,汉族文明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。”
拓跋宏道:“咸阳王说的好。名不正则言不顺。汉族礼乐高雅完整,继承有序,是为正统。其载体是汉语。咱们要定正音,只能是汉语。就这么定了。朕即刻下诏,要求鲜卑人改说汉话,学写汉字。……除了阳平郡侯,还有谁有不同意见?”
阳平郡侯就是李冲。他赶紧抱拳躬身道:“禀皇上,微臣知错。微臣收回刚才的话。”
“知错即改,善莫大焉。”拓跋宏笑道:“阳平郡侯也同意朕的决定了。还有谁不同意的?”
一众大臣都看得出,李冲是在配合皇帝演戏。
自从皇帝起意迁都洛阳,他似乎苦修了表演和导演两大专业。
这年代没有电影行业。否则皇帝也可同时评上影帝。
大家都知道,改说汉语这事,皇帝酝酿已久,早有定案。大臣们这时反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