郦嵩依仗河北源源不断的军粮,及新破袁熙所收粮,并不急与徐州联军作战,而是凭营垒与之对峙。
时郦嵩探听到臧霸为泰山郡费县人,少年时因救父亲而叛逃至东海,后续借讨黄巾之机起兵。于是为了分化臧霸与高干,郦嵩亲自让人打扫臧霸祖坟与族中宅院,并令乡人持信劝降臧霸。
在信中,郦嵩未着急劝降臧霸,而是向其深明天下形势。
言自袁绍兵败失河北起,唐具有河朔之地,统一中原势在必行。之前齐袁依靠靠袁术的扶持尚能存续,然自圉县一役,袁术兵败被擒,陈国兵败投降,失去了最大依仗的齐袁安能久存?
更何况本就虚弱的齐袁内部存在分裂,高干连袁熙都不能容忍,怎能与坐拥中国的唐军抗衡呢?
收到书信之后,臧霸心生摇摆。毕竟唐军兵锋之盛超乎他的想象,张虞一役平河北,又一役擒俘袁术。故他虽以贼寇之身起家,但他绝非目光短浅之人。之前高干请求联合,他就心存忧虑,若非诸将看上重金,否则臧霸很难答应高干。
在大势之下,考虑到各种情况,及郦嵩的友好举动,臧霸回了封信,以来投石问路。
见臧霸回信,郦嵩又去了封信,从两军对峙及臧氏家族前途角度出发游说。如言臧霸之所以起兵,无非是为了富贵,以希望子孙能承袭之。而今天下大势汹汹难挡,臧霸辛苦所立基业,如不能顺利潮流,恐会付之一炬。
郦嵩言语之深刻,直切臧霸内心。
毕竟臧霸无一统天下的野心,他之所以聚众一方,无非是借机上位,以为他日后谋取好的发展。
如历史上,陶谦在时,臧霸依附于陶谦;刘备在世,与刘备保持友好关系;吕布入主徐州,同样与之保持友好关系。
曹、袁争霸时,莫看臧霸资助曹操,但臧霸同样是为了自己利益。青州内拥有不少割据势力,向青州发起进攻,美名其曰为曹操分担压力,实则从青州获取更多人口。
直到曹操夺取邺城,彻底宣告袁绍集团的灭亡。臧霸方才与众将送家眷至邺城,以示臣服之心。后续得到官职之后,臧霸虽称不上尽心效力,却可说差遣从命。
今时位面,臧霸与历史上一样,先为陶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