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八章 特别帅(2/10)
闻风而动?如果是五年前,笔者怀疑当管虎的剧本递送到这些香港天王的经纪公司里,更大的可能是在档案库中蒙尘。
虽然这些巨星们的跨界,会抢占郝蕾、高媛媛、秦昊等人的位置,但从宏观角度来看,许多年后,后人应该会在中国电影编年史上看到一条清晰的分界线——
经历过世纪初的超级大片时代后,中国电影在十年后的2012年,走到了一个90度转向的岔道口。
投资、商业前景、票房、片酬这些固然重要,但当时间来到今年,越来越多的一流影星开始将导演是否具备冲奖能力,尤其是是否能够冲击欧洲三大奖,或者在某个国际电影节上有所斩获,摆在择片时,与片酬和商业价值同等重要的位置。
去年,叶德娴凭借《桃姐》在威尼斯影展上拿下影后,更是一剂强心剂,坚定了他们冲击国际奖项的信心。
至此,文艺片的黄金时代仿佛正在缓缓拉开帷幕。
还是那句话——
换作五年前,或者准确的说,是七年之前,谁又能想到呢?
那个时候我们在中国电影的舞台上看到的是什么?
是《英雄》成为了电影的英雄,冯小刚和华艺,陈凯歌和中影,以及其他但凡有能力的导演和公司,都在效仿张艺谋和新画面成功的商业案例,即:
用钱把顶级明星们拉扯到一起,那么,它自然而然便会得到让人满意的回报。不管你拍什么,怎么拍。
所有人都为此疯狂了。
山西的钱,浙江的钱,广东的钱,刚刚加入WTO的中国,有着太多的热钱,需要一个宣泄裂变的途径,在在这个时候,电影就成了资本们最好的一个渠道。
明星+资本=成功,好像1+1=2,那么简单。
在这股兴起的浪潮下,
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,成为了电影的大家庭中,那一个被忽视的孩子。
观众也逐渐习惯了在电影院里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明星,那片面的视听刺激和表面光鲜的包装,仿佛正成为了他们走进电影院的唯一理由。
这样的趋势,看似是不可逆转的。
因为它是资源和资本之间的一次合力。
阻挡这股浪潮,几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