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夏烽烟四起,新夏这边,其实也不是很太平。天子扁十一年的时候,公子朝已经五十九岁了。他在二十岁的时候,走出诸夏,在四十岁的时候,来到新夏。然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,生聚人口,传播周礼。拿起镜子照一下,里面的人已经白发丛生。不过公子朝觉得,自己还能再活一段时间。因为在最初西行的队伍中,他是最年轻的。他必须活得更久一点,让过去的影子,能够在今时今日,得到更长久的延续。而就在公子朝坐在家里发呆的时候,他那才十七岁的儿子过来,告诉他,“随夫子快要不行了!”公子朝于是慌慌张张的爬起来,跑到随巢家里。随巢的儿子们也正在哭泣,不少人聚拢在随巢的身边。“哭什么哭!”“有时间哭我的丧,不如去把典籍上的丧仪背一遍,免得乃公死后,你们给我扔到河里去!”一想到这里的蛮夷用的是水葬,随巢就十分不满。在他年老之后,就一再同子嗣强调,“诸事形同华夏,而不可混于蛮夷,舍弃根本!”老子辛辛苦苦走这么远,难道就是为了享受蛮夷生活的?公子朝在门口听到他还有力气骂人,心中的慌乱忽然少了。他进去,走到随巢身边,看着曾经高大威武,此时已经衰老收缩成一个小老头的伙伴。随巢让人扶自己起来,半躺着对公子朝说,“你来了?”“嗯!”“那我有话对你说,记得听清楚,要是忘了的话,以后就没人再提醒你了!”公子朝本能的想和他斗嘴,结果一张口,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于是他闭上嘴巴,安静的听随巢给自己做最后的嘱托。“第一,一定要恪守根本!”“周礼也好,墨家的东西也好,反正不能和蛮夷混同!”新夏这边的蛮夷风俗,和诸夏本土,差异太大。随巢本以为,周礼已经很落后腐朽了,谁知道这里的人不事正业,不做实务,天天只知道念经念经,受苦受难不以为意,认为生死轮回,此生受苦,来世可以享福。虽然也推崇鬼神,但墨家在“天志明鬼”之外,也重视人的本身,要节俭尚贤,要兼爱非命。因此,这样的“似是而非”,让随巢更加厌恶。同时也对鬼神曾经所言,逐渐理解起来。人间诸事,还是要人去做的。像此地蛮夷那样,将生死都交给鬼神来裁决,任由贵人鞭打压迫,实在是让随巢无法容忍。因此,随巢等墨家弟子,在进行了众多探讨实践后,都觉得在新夏内部的辩论中,墨家智慧和周礼之争,比起诸夏和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