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读书当然是正路(1/6)
随着时间的推移,方星河所造成的冲击波仍在不停蔓延,像一场忽如其来的暴烈山火,正在撼动舆论界的自由。世纪交替阶段的所谓舆论界,大体上由三个板块构成——一,以电视台为核心、以报刊为中坚、以广播电台为触角的传媒实体。二,以媒体人为核心、以学者为中坚、以编外写稿小文人为延伸的发声体系。三,以新闻学为核心,以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社会学为补充,对教育民生法律文化等公共事务进行公开讨论的信息交互场域。实体,战场,系统,信息,终端,共同构建出了完整的舆论界。这是一张覆盖整个社会的超级巨网,极少会被全面触动,大部分信息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流转,向固定用户传播。举个例子:正在大西北艰苦治沙的工作人员,和南方沿海正在为谢庭锋神魂颠倒的年轻少女,两者日常关注的信息永远不会重合。能够打破“日常关注”的特例,惟有那种天灾级别的超级大事。“破圈”一词,描述的正是打破“关注惯性”的特殊现象。而现在,方星河便具备了那种破圈的非常规力量。一次次叠加,量变终于引发质变,撼动了小半个舆论界。这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奇迹。从全局视角来梳理整个过程,主战场最初诞生在教育领域,为了树立语文新风,在一众媒体的默契下,通过“一篇作文上北大”催生出第一波热度。此时,主要受众是高三学生以及学生家长。再之后,影响扩散,横向波及到文学界,纵向渗透到高一高二和大学,关注者膨胀了三到五倍。尔后,由于某些人不怀好意的推动,话题再次穿透。从“死读书没有意义”渐进到“努力学习不是唯一出路”,再到“素质胜于应试”,隐藏的思想核心是“教育必须改革”。韩涵作为代表人物被高举在浪尖上,形成了一股对于现行教育的反思大潮。至此,差不多全中国的三线以上城市都被覆盖到了。眼下好像没有五线划分,那么更具体点:所有县级市以上的城市,有70%的初高中学生家长,被动成为此次思潮的关注者。粗略估计,至少有七八千万人的覆盖规模。相比于13亿总人口,乍一看0.8亿人好像不算多,但是现在的城镇总人口也只有4.4亿,再去掉老幼病残,还不够多吗?如此盛大的舞台,用来给两个小年轻表演,此事再难复制。前世韩涵的角色是一个“有闪光点的反派”,艰难杀出一条血路,虽然不为正派所喜,却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