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 亡国的教训(3/4)
不再适用新生的大秦王朝。于是就有了中央集权制。既然下面的诸侯靠不住,那就索性集权力于皇帝一人,从而分派流官管理下面。这看似完美,可皇帝低估了下面流官的忠诚,你给俸禄我办事,这点俸禄费得着我给你卖命吗?于是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,流官要不投降,要不倒戈,仅部分人随帝国共存亡。最终大秦在起义浪潮下走向了灭亡。而汉高祖刘邦得了天下,他再一次反思了秦灭亡的教训,认为流官还是不如自己人靠谱。于是便将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为王,心想这样即便以后天下大乱,真正掌握实权的还在自己人手上,最起码江山丢不掉吧。可他似乎低估了人们对权力的欲望,他死后不久,皇权与割据势力便发生了摩擦,史称七王之乱。这次叛乱也使得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巩固,而后倒是没有发生什么大的诸侯叛乱,可却被外戚偷了家。东汉,此时的皇帝谁也不信,不论是大臣还是亲戚,看谁都觉得不安好心,于是左思右顾之下,觉得只有身边的太监靠得住,可殊不知太监掌权后更能作妖。灵帝时期,十常侍将天下搞得乌烟瘴气,最终叛乱四起。朝廷眼看控制不住局面,不得已将权力下派给地方。下面的诸侯得了权之后,迅速招兵买马,很快平息了叛乱。正所谓得权容易放权难,叛乱是平息了,可下面的军阀又做大了,最后就连皇帝都成了掌中玩物,早已名存实亡。而后司马家族篡曹氏政权,建晋朝。早期司马家族可能怕统治力不够稳固,于是大肆分封,走了汉朝老路子,可报应很快就来了,导致八王之乱,将晋朝搞得一片狼藉,最终外族一窝蜂到来,五胡乱华,又把西晋给灭了。自此进入百余年纷乱的南北朝时期。直到隋朝结束乱世,再次完成一统。隋再一次汲取前面王朝的经验教训,特意搞了一个科举制度,用以分化老牌贵族势力,这样做也极大程度上得罪了那些根深蒂固的贵族。到了隋炀帝时期,隋炀帝大肆损耗国力,搞得下面百姓民怨沸腾,最终被多方势力一举推翻。后唐朝接了隋的江山。唐再一次汲取了前面王朝的经验教训,为此还特意搞了一个新的玩意节度使,早期大唐繁荣鼎盛,万邦来朝。可之后节度使权力过大,直接造了皇帝的反。皇帝都被,赶离首都,而后又被黄巢踹了一脚,最终被朱温篡取政权,自此天下进入一段十分混乱的局面”五代十国“。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