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八章:孤要看着北宫伯玉亲自到孤的面前投降!(1/3)
“听说司徒和尚书令近日在尚书台闹得挺厉害的?”眼见这四人彼此之间隔着一丈有余步入殿内,刘辩笑眯眯虚扶起俯身行礼的众人,眼角眉梢尽是笑意,举止间也尽显亲和,抬手示意众人落座。“此皆为公事,非因私情而争执,殿下不必担忧。”卢植言罢,垂着头无奈地翻了个白眼。虽说不至于太子殿下一撅腚他就知道些什么,但以他对这位的了解,那副嘴脸绝对是幸灾乐祸。不,应该是洋洋得意!不得不说这位弟子如今的手段是愈发高明了,不过是封了个司徒,便将尚书台的水搅浑了,谈笑间挑起了臣子之间的矛盾,关键是你还没证据说太子是故意的!颇有孝文皇帝之风!其实这件事,无论是站在刘焉还是刘陶的立场上,都是正确的。司徒自带录尚书事,太尉杨赐卧病在床,三公之中排名第二的司徒自然就是当朝的百官之首。刘焉新官上任三把火,既然当了百官之首,自然是见不得有人与他争的,形势也不容他退缩半分。刘陶呢,尚书台自前汉便脱离了少府的辖制,由外朝转为了内朝,实际上与外朝并无干系,即便是当朝司徒也无权辖制他。内朝与外朝几乎是两套行政班子,甚至不少官员之间都是有职责上的重叠并发生过冲突的。就例如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和客曹尚书,皆主管北狄南蛮事务,也就是大鸿胪周义此番戴罪立功随皇甫嵩大军出征在外,否则今日张驯这个客曹尚书定然要与周义这个大鸿胪吵得不可开交。权力的重叠和冲突会引发矛盾,从而导致行政效率不达标,而这种时候就要考验君主的能力了。君主无能,那自然是行政效率不堪入目,耽搁了政务和朝廷的正常运转。不过刘辩自认为应当不是无能之辈,所以这就不叫权力的斗争,而叫内卷。谁提出的方案更符合圣心,谁就能暂时压对方一头,获得更多的权力和信任。而后,刘辩将韩遂托王朗转交给他的皇甫嵩书信递给高望,令几人相互传阅。待众人阅罢,刘辩方令高望传召韩遂与北宫伯玉使者。不多时,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,韩遂引领着使者踏入永安宫正殿,使者略显局促,脚步有些踉跄,用着韩遂在偏殿中临时教授的礼仪,动作生硬而笨拙地向太子俯身行礼:“沮渠部大人,沮渠先吾,拜见太子殿下。”“舍人韩文约,拜见太子殿下。”韩遂引导着沮渠先吾坐在了席位上,然而羌人不习跪坐。沮渠先吾甫一坐下,便如芒在背,在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