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5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?(1/4)
乌乌泱泱几十号人,全部堵在方舱门口。
一群专家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脸上的表情格外怪异。
签字、除菌、换全套的防护服,包括手套,脚套,袖套……感觉他们要进的并不是考古区,而是生化仓。
再回忆一下:上一次被人这样堵在门口,挨个签字是什么时候?
2006年,甘肃灵台磨沟齐家文化墓地群。
虽然都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,但灵台磨沟将近五十万平方,这个才两千出头,光是面积整整两百多倍的差距。
灵台磨沟去年就已经申报,妥妥入选今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。而古垛村遗址才开始发掘,甚至还在申请阶段。
而且,那次是国家文物局主持发掘,正司长亲自带队。而这次,他们是作为上级单位来进行指导的……
但领导都签了,他们还能不签?
吴辉和孙佳木大笔一挥,签上了大名。然后边擦着手,边往后面看了一下。
专家组后面是当地的陪同领导,但不管是省局的厅长还是市县两级的书记、市长。动作都挺麻利,表情都挺自然。并不觉得林思成把他们堵在这有什么不对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领导经常来,这样的程序已经经历过好多遍。更说明林思成一视同仁,从起初就是这样严格按照相关程序管理的。
顿然,专家们的心里平衡了许多,吴辉和孙嘉木则齐齐的点了一下头。
就二十几套防护服,领导和专家们将将够穿,穿级别低一点的只能等在外面。
大致换好,林思成推开厚重的舱门,带他们进仓。
两台大型的起重机停在仓后,吊臂直直的伸了进来,底下吊着长方形的吊篮,少说也能同时容纳五六个人作业。
仔细再看:铲、刷、签、锄、尺、盘、仪,应有尽有,摆的整整齐齐……这难道不是可移动式悬吊操作平台?
仓顶有换风通道,四周摆着加湿器和烘干机。相对简易,但功能一点儿都不少:
能净化空气,能过滤粉尘,更能保持恒温恒湿。不但可以避免二次污染,更能避免文物出土后劣化。
坑壁外围全都铺了防尘毯,再往上,全景室的功能室一间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