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二章 这叫效果不太好?直接达到了预期目标!(3/6)
用过……」虽然对分析结果不太满意,但王浩还是最终的结果发给了万益明,还特别说了几句,「这个结果的偏差值很小,你们根据结果去改善制造流程,估计效果不太好。」「如果想进一步降低刚才的含氧量,就必须要增加新的手段。」「这样吧!」「你告诉彭教授,让他派个专门的小组过来,我们一起讨论一下。」这是王浩想到的方法。材料制造上有很多的方法,他可以和专业的研究人员一起讨论,来确定哪几种种方法对于降低含氧量是有效果的。这样就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制造步骤,来更进一步降低钢材的含氧量。万益明接了电话以后就查看了,王浩发过来的内容,随后他找到了彭辉,说起了王浩交代的事情以及分析结果。「王院士说结果偏差值太小,即便以此改善流程也不会有多大效果。」「另外,王院士还说让我们派出一个专门的小组,和他针对讨论一下制造问题。「万益明很认真的说道。彭辉听罢稍稍有些遗憾,「本来还指望王院士能帮上忙,看来这一项研究确实难度太高了。」「既然是王院士要求了,你就让桂芳去吧,再加上娄建平,让他们两个带队过去。」「我们还是按照王院士给的结果做一下看看,他是说效果不大,但也不是没效果,能改进一下肯定是好的。」他说着摇了摇头。彭辉倒不是不相信王浩的能力,反倒是非常的相信,才会有这样的表态。既然王浩都说了偏差值太小,估计没有多大的效果,‘估计,就可以忽略不计,肯定就是没有多大效果。但不管怎么说,只要有一点效果也是进展了。他还是决定马上进行实验。他们的研究并不是制造一种新钢材,而是把含氧量在20pp右的特种钢材,用一些方法降低其含氧量。一般最低能降低到5pp右,因为实验过程存在失误和偏差,有时候还会更高一些,会达到6pp7pp即便实验制造过程非常的严谨,他们也从没有把钢材的含氧量,降低到低于5pp程序。这边实验室准备进行新的实验,而另一边,彭辉则让也派出了史桂芳、娄建平一起带队去西海大学。新的实验总共花费了两天,他们严格按照王浩列出的数据来改善工艺和流程,新钢材冷却以后就被送到了检测室。彭辉和万益明等人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。等刚才送入了检测室以后,他们就回到了办公室等待结果,还一边关心了一下史桂芳等人,问一下他们是否见到了王浩。这时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