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1章 航天工业精英,尽出于陈仲策门下(2/3)
,这些都是小插曲。
单纯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南天门计划的落地,即便他是陈仲策也不行。
即便当年在建设可控核聚变工程堆的时候,翟老亲口说道,感觉给陈仲策一堆钢铁一把锤子,陈仲策也能徒手砸出一座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出来。
不过,毕竟吐槽只是吐槽,这样一个庞大系统的建设需要一个庞大的团队。
于是,以国府、计划委员会、科技部、工业部、航天工业部、科学院、工程院的名义发了正式的公函,只要南天门计划需要的人才,除了正在参与一些急难险重的重点项目以外,其他能用得到的科研人员,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南天门计划筹备委员会报到,统一听从陈仲策的调遣。
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发布的正式公函,足可以说明整个华国对于这个南天门计划到底是有多重视。
因为经过顶级军事装备学和整个军方大佬的研判,证实了陈仲策所提出的设计,完全可以使用在国防方面。
如果南天门计划对着外层空间,那就是在监视并且守护着地球免于受到小行星的撞击,保护整个人类文明,也是保护整个生态圈。
如果南天计划的监控方向对准内层宇宙空间,那就是在监视着整个蓝星的局势,在空天海陆四位一体的监控之下,应该是没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供华国的。
即便是有三哥这样脑子不好使的,处于外层空间的南天门空天母舰对于这些宵小之辈也是极好的震慑!
作为南天门计划的总工程师,陈仲策拥有了调配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选的权力。
所以,当陈仲策正式开始办公的时候,他就开始拟定一个进入南天门计划的人员名单。
j20及j30战斗机的总工程师,杨伟。
核聚变领域顶尖专家,聚变能源局副局长,宋桢。
核聚变领域顶尖专家,聚变能源局副局长,王甘来。
电磁领域巨佬,工程院院士,马明伟。
凝聚态物理顶级专家,科学院院士,程文轶
航天科技集团,顶级工程师三十余位。
航天科工集团,顶级工程师二十余位。
燕都大学物理学天团,十三位顶尖教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