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20章 为何叫九如图(2/4)
摆放在桌案上方。它纵向超过一米,横向将近半米,占据了桌面上相当大的空间。
画作的右边,钱维城恭敬地题写着“臣钱维城恭临董其昌本”,下方钤盖着一方他常用的白色印章。画作上端,三个遒劲有力的字——“九如图”——赫然在目,点明了画作的主题。
在画面的右上方,乾隆皇帝御笔题写了一段诗文:“天保答君小雅哦,六章遂以九如歌,侍臣岂啻祝厘颂,寓物由来规亦多。丙午初冬御题。”诗句下方,盖有两枚印章:“古稀天子”和“犹日孜孜”。
“丙午”指的是乾隆五十一年,也就是公元 1786 年。题诗之时,钱维城已经去世多年,乾隆皇帝仍对他的画作如此珍视,可见其喜爱之情。
画作上还钤盖着多方清宫收藏印章,例如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乾隆鉴赏”、“嘉庆御览之宝”、“嘉庆鉴赏”、“宝笈三编”、“三希堂精鉴玺”等等,彰显着它曾经的皇家身份和珍贵价值。
画中,巍峨的高山拔地而起,山上生长着郁郁葱葱、四季常青的松柏。半山腰处,一座小巧的亭子掩映在松柏之间,为登山者提供了一个休憩的场所。
透过茂密的松柏枝叶,一轮红彤彤的旭日正冉冉升起,将温暖的光芒洒向大地。山间的溪流蜿蜒流淌,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,最终汇入浩瀚的东海。
钱维城的这幅《九如图》,用笔秀丽,设色素雅。虽然以青绿色为主调,却没有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,反而显得格外清新淡雅。画面中没有艳丽的色彩渲染,也没有棱角分明的造型,处处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,也反映了当时画坛的主流倾向和面貌。
边飞军的目光流连于画卷之上,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,带着一丝难以掩抑的兴奋,轻轻点着头,仿佛在与画中之景进行无声的交流。
“来来,你们看,”他伸手指着画卷,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,“这幅画作的构图真是精妙!瞧这山势,是何等的峻峭险拔,却又透着一股沉稳厚重之感。还有那山石上的皴笔,纵横交错,宛如岁月的刻痕,却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目光转向画卷中那条蜿蜒流淌的溪流,“看这流泉,从容不迫地穿过山间,仿佛一位智者,不急不躁,却又蕴含着无尽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