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二九六章 人才来了(3/8)
到此他就没再多想,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能耐。县里的所有人都知道王言在做什么,他自问没有那一份能力,他也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,他只是想让自己过的好,让家人过的好,如此而已……
其实这种条子并不稀奇,王言天天开。
厂内的员工那么多,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照顾不到的困难。他又没有高高在上的自绝于人民,每天工作的时候,各个厂里溜达着视察的时候,了解情况,顺便就开条子给办了。
主要问题就是三块,房子、医疗、举报。
在农村结不了婚的,进了厂就都能结婚了,赚的多还安稳。同时厂内的人事部门,会和县里的民政部门,时常的组织适龄的男女进行联谊活动。结了婚就要生孩子,就要换大房子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而医疗方面,就是有一些绝症,一些长期的老年病等等,耗费钱财精力,个人是顶不住的,厂里也顶不住。
只能是绝症试着救一救,但不能长久吊命,开支太大,厂里掏不起这个钱。老年的慢性病这倒是小问题,都是打针、吃药、调理就可以稳住的。余下的感冒发烧,断手断脚骨折之类的毛病,县里已经有条件诊断、手术治疗了。
总的来说,就是生产事故引发的问题,县医院基本都能解决,但是其他病症,县里的医疗条件就差了一些,赶上了流感高发的时候,王言都得去冲冲人手。主要还是保障生产为主,但还在不断的进步……
杨巡一家人究竟如何的高兴,如何过个好年,对未来生活如何喜悦不提,王言却是没有跟杨巡说假话,他真的拉了老祁厂长等高层的厂内领导开了会。
他说了杨巡的情况,又讲了以前争论的是否允许外来人口在本地开店的问题。
“情况就是这样,我相信杨巡是第一个人,但绝不是最后一个人。别的不说,我们厂里跑业务的那些人,常年在外活动,见了世面,开了眼界,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。堵不如疏,人民有自己的选择,我们不能横加阻拦。
但他们又是我们的人民,他们的户口都在本县,如果他们失败的那一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