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渺然小说> 历史军事> 季汉大司马> 第566章两汉得失(3/4)

第566章两汉得失(3/4)

汉尚有存续之希冀。”

    “臣粗鄙之见,如有谬言,望陛下见谅。”霍峻说道。

    沉默少许,刘备看向霍峻,问道:“仲邈常有高见,今两汉兴亡,可有不同之见?”

    西汉的灭亡问题,光武帝刘秀岂会不知?

    “读史而知兴替,是为正道之言!”

    “至于前汉,臣以为纵无王莽,前汉亦会覆没流民之手。”

    今刘备禁皇后、太后干政,除了受吕雉影响外,还有受东汉那几任皇后、太后的影响。

    “昔商鞅改旧制曰:‘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。汤、武之王也,不脩古而兴;殷、夏之灭也,不易礼而亡。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,循礼者未足多是也!’季汉兴国而北伐,当从循商君之语。”

    刘邦平天下太快,故而后遗症不小。在刘邦登基之后,常年被兵事所累,且为了治天下,创造性采用郡国双轨制。

    “不准!”

    在刘备眼中桓、灵二帝就是让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,若是出明君治世,未必不能存续东汉。

    此令之后,唯有士人可以担任大长秋,而宦官不得出任。

    当流民问题威胁到大汉时,西汉君臣虽有想法,但受迫彼时之形势,无法着手解决。

    当下霍峻以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,来粗略评判两汉政治得失,真就让刘备与堂中众人震惊。

    左右文武齐刷刷而拜,高呼道。

    至于禁止阉人出任内庭长官,则是吸取东汉时期宦官干政。如皇后所居的长秋宫,有长秋寺为治理机构,管理宫中事宜,其多是宦官担任。

    霍峻沉声说道:“孝武皇帝时,董仲舒奏言,天下土地兼并,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,宗室有土,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。然因邑陵制,尚有可遏。及至元帝时,废邑陵制,关东豪强不再迁徙邑陵,则豪强无法遏之。”

    经文、景、武三代努力,封国势力消亡,取而代之则是外患匈奴。后来匈奴难以为患,及至昭、宣、元三帝时,流民则成为大汉最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非也!”

    “陛下,恕臣斗胆。臣与陛下相处数月,见陛下精神渐衰,疾病似有加重。今陛下能否向臣明言,疾病何如,御体何如?”霍峻拱手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