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九章 眼神变了(4/8)
说:“袁总,《热带雨季》这部电影,我们并没有以别的身份参与到制作中来,回头我跟梓妍姐报告一下,关于这部电影在我们中国的发行,或许她能给你更准确的建议。”袁海点头。汪彪笑着问:“袁总,我看到您过去除了给黄天霖导演做制片人以外,其实你还做了其他几部电影,有媒体说,你是马来西亚年轻新人导演的伯乐,你是会专门去关注年轻的导演吗?”袁海点头,“我们马来西亚的电影市场并不大,电影产业也不完整,其实电影人挺难冒头的。我想把我们马来西亚的电影人推到更大的舞台、让全世界更多人认识,很多时候也有心无力。越南这么多年,也就出了一个宋木清导演,再没有第二个人,当然,他们至少比我们做得好,他们还有一个宋木清。”汪彪点点头。关于袁海所说的这些,他其实挺有感受的。他跟陆严河去参加过国际上那么多电影节,除了那些有大导演、大明星、大制片厂在背后的电影剧组,其实也有很多没有明星、不被媒体瞩目的小剧组。汪彪印象最深刻的,是有一次在西图尔电影节,他和陆严河一起去看了一部波兰的电影。那部电影并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,而是另外一个单元,排映的时间也不是很好,导演不出名,演员全部都是波兰的演员,更没有名气。当然,因为电影节的关系,电影院的观众还是不少——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说,电影节的氛围会让真正爱电影的人甘之如饴。电影方做了一件什么事呢?它非常贴心地在每一个人的座椅上,放了一份类似于广告传单式的小册子,上面用英文和图片对这部电影的主题、内容和导演拍摄的想法做了介绍,并对电影的主创人员有一个简介。后来,汪彪在一个报道里看到这个电影的制片人接受采访,谈及为什么会准备这样一个小手册,制片人说:“因为我们这部电影的预算很有限,即使大家都希望能够来到西图耳跟大家见面,但我们无法支付这么多人的机票和住宿费。我们也没有充足的预算,去请媒体宣传我们这部电影。我们只能用手上的一点点钱,做了这些手册,带到西图耳来,让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,多了解我们这部电影一点。”汪彪听着特别心酸。小国,小剧组,预算捉襟见肘,依然希望被人看到。电影从来不仅仅是一门艺术。那个制片人在采访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:“我希望能够让大家看到,我们波兰也还在拍电影,我们